_1520107
圖中右上方圓球狀即為硬皮地星 เห็ดถอบ

泰國硬皮地星(เห็ดถอบเห็ดเผาะ,學名 Astraeus odoratus)雨季時節大出,可以煮熟了搭配辣椒醬食用,也可拿來煮成帶湯汁的 แกงเห็ดถอบ 或用炒的 คั่วเห็ดถอบ,今年還看到新聞報導拿來做泰北香腸 ไส้อั่วเห็ดถอบ 或是灑在披薩或蒸餃上的吃法。

地方人懂得挑硬皮地星,都說最簡單的挑法就是撥開若還是乳白、象牙白,表示菇還新鮮,若已經呈棕黑色,煮起來就會過硬,不好吃。硬皮地星煮熟後自帶香氣(廢話,多數菇類都是),單純沾辣椒醬(尤其是薑辣椒醬 น้ำพริกข่า )配上糯米飯很刷嘴,做成 แกง,不用配飯也好味。

3223
單配辣椒醬 น้ำพริกข่า

แกงเห็ดถอบ 作法同樣先將乾辣椒、紅蔥、大蒜、鹽、蝦醬等搗成泥當基底,如果要加肉類,可以先將肉和已搗成泥的醬下鍋先炒,然後加水煮開後再加對半切好的硬皮地星,不加肉,放羽葉金合歡、酸筍或其他當季葉菜。煮開後就可以盛盤上桌。

_1520154
แกงเห็ดถอบ

由於一年一出,而且需要人工挖,剛上市時的售價都會成為當地新聞,最高約落在 250 ~ 300 泰銖起/公斤,到季末會跌到一半以下,若過季還賣不完,即將到賞味期之際,就會被賣去做罐頭。根據地方新聞《Chiangmai News》於 6 月 22 日報導,市場上硬皮地星的售價已從 5 月初的一公斤 400 泰銖起跳,降至 80 泰銖,報導指出,除了因為售價高,空污議題也連帶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願。

霧霾都是硬皮地星惹的禍?!

關於硬皮地星另一件被知名的事情就是與霧霾的距離。每年一到火耕霧霾季,都市就有個傳說,指向那都是因為山區居民為了採硬皮地星或 ผักหวาน 等雨季「高」經濟作物,所以放火燒以助生長或取得容易。

_1520108

但由於每回新聞一出,都沒有學者或什麼核實單位抑或相關研究的人士出來說明(或是有,但不在傳統媒體上發佈),到了今年清邁屢屢登上全球最差空氣品質冠軍後,市區小農市集或是日前被病毒式分享的環保包裝超市,陸續發起了為了愛鄉愛環境「我們不賣硬皮地星」的抵制活動。但真的都是因為它造成的嗎?

日前參加一場工作坊,有位學員直接問了台上的清邁大學農學系所的菇類專家:「大家都說燒過的地,硬皮地星會長得比較多,這是真的嗎?」專家先是尷尬的一笑後正色說,他們真的去做了實驗,比較燒過的林地跟未燒過林地,其實並不影響產量。「但也許因為燒過,所以比較好找吧?!但跟產量無關。」另一位專講季節食材的教授就比較激動:「你試著燒燒看喔,一把火燒了,樹都燒壞了菇要怎麼長? ผักหวาน 還能活嘛?沒關係,盡量抵制,我們想吃的人樂得撿便宜!」

IMG_0365
傳統市場攤上未清洗前的硬皮地星。

在 5、6 月間,陸續有民間團體舉辦了幾場關於霧霾問題的論壇。去聽了其中一場針對山區和市區居民加上一些媒體以及教授們的座談,席間沒人直指或提及硬皮地星是禍源。來自清萊、湄宏順等地山區居民不約而同的希望都市人理解,他們依山林生活,森林燒壞了,對我們有什麼好處!每年熱季,為了保護山林因為氣候乾燥易燃,也為能儘速找到火點撲滅火勢,都會自動組成社區巡邏滅火隊。而為預防落葉過多引發大火所以設下的火線,都是依循傳統作法,不是漫無目的的燒。不要再說是山區居民放火,來點火的 9 成都是外來者。

那今年為什麼這麼糟,季節風向改變固然是原因之一,但邊境鄰國火點以及境內山區火點增加,從和一位熟識的民宿老闆以及與會聽眾提問討論中得知,這和某國外和國內大公司的作物(玉米)投資有關,只是這部份,目前還沒有找到更詳細確切的資料。當然,另有其他研究計畫的人員也提及,市區內車輛排放廢氣、建案工地等也是造成空氣狀況更糟的因素。

是否為高經濟作物?「它」是火燒山的主因嗎?

針對硬皮地星的議題,在泰北地區的環保 NGO 團體「forestbook」以及《Chiangmai News》分別分享了相關影片,內容大致整理如下:

「forestbook」的《เห็ดถอบ 15 ล้าน @ป่ายางเปียง》是在清邁 อมก๋อย 區* ป่ายางเปียง 村/里的採訪,當中提到:

  1. 以當地三個村落,共計約 500 個家庭參與採菇,總計金額約 1 千 5 百萬。有些人可以撿得多,有些撿得少,有的人一天可以賺到 9 千,最多一家可以拿到 4 ~ 5 萬。算下來總計每家平均每年採收硬皮地星的收入約 3 萬泰銖。
  2. 採收季期間,約清晨 4 點必須出門,在 7 點到林子裡開始找菇。
  3. 要用特殊工具掘地,尤其是有微裂縫處,多半就是菇冒出來的地方,若找到一枚,周邊應該可以再找到 4、5 枚。
  4. 每年產量不一定,像去年就比較少。採收季過後,大家就各自務農去,把採菇的收入支付耕作成本、家中基本開銷、小朋友學費等等,農獲有成,才能當做真正收益。
  5. 因為是靠林吃飯,所以更要愛惜林地。三個村落周邊森林佔地約有 5、6 萬 rai,約 960 平方公里,雨季就種樹、冬季修樹、乾(熱)季清出防火線並預防火災,同時要有系統的燒落葉以避免落葉堆積過多、氣溫過熱造成火苗,不然氣候乾燥,一旦大火,那是傷害整座森林。
  6. 而在燒落葉後,部分地區可以撿到硬皮地星,對地方居民來說是另一份收入。
  7. 該臉書貼文中另比較了玉米種植,若要達到一樣的收益(3 萬/家),需要約超過 10 rai 的土地耕作。

另一支《Chiangmai News》的採訪影片,則提及:

  • 民眾提到採菇不一定要燒,下雨後菇就會冒出地面,或有說不用燒,要燒的應該是要找 ผักหวาน ,但也有民眾直指燒了比較好找。
  • 清邁空污相關研究計畫召集人則說,根據在素帖山一帶的田野調查,地方居民或官員表示,引發山林火災最多的是要進去林間找作物,再來是獵物、最後是蓄意玩火或過失造成的火災。
  • 山地發展研究中心人員則表示,過去山區居民都在雨季採菇,倘若有曾經發生火災的區域,比較容易發現,如果沒有就不用去找了,但後來人可能反過來想,如果燒了好找,那就點個火吧,「這是不對的。」
  • 影片最後,山地發展研究中心人員針對「硬皮地星是否為山林火災的主因?」他認為採菇只是其中極小部分,而且現在應該已經有許多採菇者透過 FB 或其他管道得知,不用燒也可以找到菇,所以硬皮地星並不是造成山林火災的原因。

身為外國人,遇到年度空氣災,我們可以選擇走避自保,畢竟根據泰國地方與居民健康的調查,泰北以肺癌患病密集度居首。但環境保護不會只限單一區域,一個地球,能耗的資源有限,大家都要關注。當然,也可以回頭想想,若這些問題發生在自己國家,我們是怎麼面對,怎麼處理。

* 補充:
อมก๋อย 區,上個月(2019/5)當地居民曾因為不願意讓民營公司在當地建礦場,而提出抗議連署。